【台灣首例】1.5度科學減碳協會SSBTi.org 發表:NFT碳中和平臺
- SSBTi News Center
- 2023年6月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3年6月9日
1. 創新技術:SSBTi-AP-1: NFT碳積分與中和技術,結合AP無碼化技術,進行淨零排放多元維度技術之無縫整合(NetZero by Zero Coding)。
2. 應用方式:對各項商業活動,進行碳積分並碳中和,支持零碳排放目標。
3. 場景案例:吳季如老師書法作品2023年展品,實現作品全面碳中和化,達到零排放目標。
1.5度科學減碳協會(SSBTi.org)今天發表科學減碳的創新發明工具: NFT碳積分與中和技術,使用無碼化智能編程技術,可有效整合多平台、跨維度的平台整合,並正式推出「NFT碳中和平臺」。這是臺灣第一個能夠將各項商業活動(例如藝術創作展品)進行碳排放中和的積分與中和工具,可同時完成【零碳數字版權證書】及【碳中和承諾證書】的雙效工具平臺。
SSBTi這項創新發明工具平臺系統,初期選定藝術創作領域作為演示如何全面開展碳中和的具體案例。結合了市民永續公司(GreenHope)的全民碳集活動計畫(tanji.greenhope.link)、知名書法家吳季如工作室的藝術創作展品、美國無碼智慧編程AgilePoint公司、Walmart主要供應商曦爵集團(CJCHT)、台灣磁原科技公司(NANOZEO)及社團法人一點五度科學減碳倡議標準協會的支持參與。
通過整合碳信用生成收集,及商業活動的碳中和目標,NFT碳中和平臺(https://www.1.5c.ssbti.org/nft-platform)提供簡單、嚴謹、低成本的數位化永續認證技術,實現供應鏈的碳中和,以便能進一步達成NetZero淨零排放目標。
SSBTi表示,NFT碳中和系統,由【碳信用積分系統】與【碳中和證書系統】構成,將是一個全球首創的科學減碳無碼化程式系統!
科學減碳流程
SSBTi聯盟秉持科學減碳倡議標準規範,正式公告本次案例的碳中和流程。
第一步 設定與宣告:設定並宣告特地商業活動的零碳目標,進行減碳活動的公益支持。
第二步 LCA碳足跡分析:透過LCA碳足跡盤查計算碳排放數據(LCA為生命週期評估資料平臺),利用各種現有共享或商業化碳排放計算工具,進行各種低碳方式的業務活動及交易。
第三步 收集碳權:依照LCA分析結果,結合各種公益與商業碳權來源管道,例如GreenHope全民碳集活動,以企業支持進行的各項消費者減碳活動及碳信用(Credit)資料核查及建立。
第四步 查核認證:由SSBTi.org等科學減碳倡議等相關平臺,查核並公告LCA碳足跡分析結果及進行碳中和所需的碳權數量,規範相對應多證書格式、採用方法學與碳數據內容,作為NFT碳中和證書範本。
第五步 碳帳本建立:在平台中建立碳帳本,並將碳信用移轉給活動所有人(例如本案的藝術創作者),透過碳中和專屬入口,建立以區塊鏈技術為主的NFT機制交易合約平臺(碳信用來源)。由技術團隊提供NFT加密數位證書,加上SSBTi綠色資料簽證,產生可供碳中和的碳信用權利。
第六步 碳中和及證書發放:根據碳帳本中的碳權數據,將宣告的業務活動進行碳排放中和,並同時產出臺灣首例的【零碳數字版權證書】及【碳中和承諾證書】的雙效NFT認證。技術團隊協助活動所有人取得碳信用,移轉碳信用,使用碳信用,完成碳中和的NFT(Metadata)發行鑄造。

淨零排放需用科學方法建構基礎
一點五度科學減碳倡議標準協會(SSBTi)理事長汪瑞民(Raymond Wang),從美國返台親自發表這項科學減碳創新工具。他表示,淨零排放不是申論題,或者淪為大企業的形象工程,更不是單一個人的環保行為;淨零排放需要用科學數據與方法來建構減碳基礎。SSBTi長期研究科學減碳的方法並開發各項工具,並結合世界頂級技術公司,與歐美品牌通路供應鏈來形成永續發展生態系。這次建構的科學減碳平台雖然是以藝術創作作為案例來進行碳中和,但這套科學減碳工具能夠應用到各種企業供應鏈業務活動的領域。歡迎有志一同的供應商共同努力。


Comentarios